热门关键词:
根据特刊,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和世界面临的不利挑战,有必要立即采取有效行动加以应对.因此,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基本现象,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这种缓慢而大规模的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城市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其次,中国传统的规划,都是确认决策原始结果的蓝图方案,所以都属于典型的设计方案.专家:现有的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足,各种弊端已经受到社会的谴责。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突破农村人口。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0%,中国的城市时代已经到来。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多次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将是21世纪人类历史变革的两大动力之一(另一个是以美国学派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近年来,世界著名的《科学》和《大自然》杂志也针对城市和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出版了专刊。根据特刊,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面临的不利挑战,有必要立即采取有效行动加以应对。
因此,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基本现象,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确保这种缓慢而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城市规划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认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各种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管理。俗话说“再规划,再建设”,规划仍然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期望,期望它需要分担有效组织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最重要职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规划界限和指标被允许反复打破,规划缺乏灵活性和严肃性,经常被修改。种种弊端使得规划多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谴责。其实策划结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规划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从规划因素来看,现有规划模式至少存在三大缺陷,无法有效指导城市发展建设。首先,我国的法定规划程序太多,特别强调大型综合规划的制定,费时费力,难以调整,审查周期长,往往规划一编制完成就过时了。以杭州为例,其城市总体规划(1981 ~ 2000年)从1978年开始编制,直到1983年才得到国务院批准。
原计划是指导20年的开发建设,到90年代就过时了。因此,1993年,杭州市政府开始组织编制新版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 ~ 2010)》。期间经历了萧山、余杭六镇253平方公里土地划入杭州的变化,因此该规划未获国务院批准。
随后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 ~ 2020)》于2001年编制完成,并于2007年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意味着在2001年至2007年的7年间,杭州城市发展不受法定总体规划的引导和控制。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失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存在于其他很多城市。其次,我国的传统规划是一种对决策的原始结果进行再利用和确认的蓝图式规划,因此属于典型的设计型规划。这种规划模型主要由一组高度参与的行动组成,只考虑少数行动者参与,行动不确定性小的情况。
因此,它适用于R&D主体单一、R&D不道德性得到更多证实的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代理和偶尔的R&D,它是有限的。如果在城市发展中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无意因素,比如新工业园区的创建、对外交通线路的改造、城市发展方向的转变等。改变其运作轨迹,原有的规划方案不会被夺权,而且极其精细也不会毫无用处,因此有必要积极进行新一轮费时费力的规划。
第三,传统规划过于强调工程设计,缺乏对公共政策的全面考虑。具体来说,长期以来,对规划的探索往往侧重于规划的制定,而忽视了规划的使用。政府机构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编制规划,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规划内容往往被忽视。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规划视为短期的工程设计项目,而不是长期的、持续的公共政策。作为工程设计的规划,只要规划方案已经编制为原复用方案,变更后即呈交给政府或公众审批;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必须兼顾成本与收益、风险与保障实施的手段,探索每一项规划内容实施的可能性以及与其他公共政策的交集。所以规划的结果当然是最重要的,实施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重要的。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缓慢的市场需求,解决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最重要的问题,城市规划体系必须进行调整。将大规模综合规划转变为小规模、紧密相关的规划网络,将设计导向的规划模式转变为战略模式,更好地将规划重点转变为规划过程及其相关决策和行动,应该是城市规划体系发展的最重要方向。
本文来源:开云网页登录-www.jsyhmq.com